遵循教育部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我校将本中心定位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实践教学基地。本中心通过对学生基本工程素质培养、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重要环节,同时遵循认知规律,以能力提高为核心、工程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了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科学计算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致力于为电子、通信和信息类等专业培养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需求、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为全面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中心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重点实施方略可概括为:一个面向、二个利于、三个体现:面向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构建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先进实践教学环境,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学生为本,目标驱动】
采用“目标驱动式”教学策略,即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之初就了解最终要完成的目标--综合型实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兴趣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综合实验题目。然后,根据综合实验目标,选择相应实验层次中的各层实验项目,构建系统的实验系列。
【学习方式,开放自主】
通过“五化五变”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开放式、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即“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目标化、实践教学管理开发化、实践教学条件先进化、实践教学战略国际化”和 “变孤立实验为系统融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教师包办为学生自主、变教材学习为资源共享和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
【手段先进,方法有效】
提出了“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的“三先进”实验技术,“能力培养与激发兴趣相结合,应知应会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五结合”教学方法,将实践环节由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实物实验和课外创新基地等部分组成,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又突出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教科融合,拓展资源】
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方面的转化,通过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融入,大幅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拓展了实践教学资源。例如:利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获奖成果,开发了网络规划软件,已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良好,收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激发兴趣,多元考核】
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将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应知应会笔试考核、撰写技术报告考核、综合实验答辩考核和创新实验学术论文考核等多种考核模式有机结合。
版权所有 © 北京邮电大学 | 京ICP备14033833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