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共同体】
−示范中心教师牵头建设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2 个(电子信息专业虚拟教研室、电子信息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举办教学报告、示范课、公开课 40 余次,服务 60 余所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累计接待国内教师的参观、培训约3000 人次。
−示范中心教师牵头北京市“电子信息专业群”10 余年,带动北京市十余所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和实验课程建设。
【推动课程资源共享】
−示范中心建设的《基于 VR 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虚拟仿真实验》于2021 年 7 月上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为全国 10 省、2 个自治区、1 个直辖市、20 所高校服务。
−示范中心基于理实一体化思想设计的“电路分析基础”,于 2018 年秋季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线,学习者达 3 万余人次,评价优秀;2020 年入选“全国高校院(系)立德树人知行联盟共建思政全课堂”首期课程;疫情期间,作为 EOCU 联盟“停课不停学——我支持”活动首批课程,有 12 所院校使用该课程进行在线教学。
−示范中心教师推动线上资源建设,助力疫情期间教学不断线:“通信原理”在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学习量 10 万余人次,并被华为 iLearning 系统引入;“现代通信技术”线上学习超 10 万人次;“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B 站频道播放量 6.7 万余次,教学云上学习次数超过 6 万。
【发挥优势服务科普】
将实验项目或者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展项,常设通信发展史、5G 新技术、人工智能等展览,制作科普短片、书籍、科普课程,举办公益讲座等科普活动,参与举办大学生双创成果展、科技周,服务校外公众5000 余人次;中心教师常年开展“科技助老”科普服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技科普扶贫,构建线上科普资源,利用新媒体向社会推广,获得社会良好反响;近 5年,新增获批“智能信息通信科普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版权所有 © 北京邮电大学 | 京ICP备14033833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