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北京邮电大学挑战性课程师生受邀参与中俄合作卫星“阿斯图友谊号”(ASRTU-1)的遥测信号接收工作,于当晚在沙河校区成功接收和解码遥测信号。
该卫星于早7:18从俄罗斯东方发射场发射,由“联盟2.1b”火箭发射升空,11:37与运载火箭分离,当晚首次过境北京。在首日两次过境期间,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们成功完成了总计1006个遥测帧(含测试数据)的接收解码,并同步上传。

本次参与卫星飞控测试的同学们来自于北京邮电大学挑战性课程“制作一颗科普卫星”,全部为本科生,活动在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业余电台进行。
此次遥测信号接收是“阿斯图友谊号”卫星首日遥测任务的一部分,我校作为全球三十余个参与地面站之一,顺利完成了遥测数据的接收和上传工作。此次成功完成卫星的首日飞控测试工作,体现出我校学生围绕真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跨学科综合应用知识实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






本次接收实验由刘奕彤(BI1NYC)老师、李绍胜老师、张阳安老师和博士生辜寂(BI1NPP)指导。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Y1HT)、中国科学院大学(BI1GK)和清华大学(BY1QH)的同学们也来到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BY1BY电台参与了本次活动。

【关于“阿斯图友谊号”(ASRTU-1)卫星】
“阿斯图友谊号” (ASRTU-1)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搭载了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等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高校研制的试验载荷,主要设计目的是微纳卫星新技术验证、业余无线电新技术试验与航天科普教育,是一项中俄双方大学生深入交流、携手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信息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业余无线电台BY6DX)。


搭载ASRTU-1的火箭发射瞬间(截图自bilibili@紫丁香卫星 直播间)